|
百姓币(导演剪辑版)人民币,全世界1/5的人每天都在接触、每天都在使用的货币。它就像是中国的图腾,有十三亿老百姓相信她,接受她,喜爱她,当她是安身立命之本。半个多世纪间,人民币沿着新中国的文明进程一路走来,不断衍变。她周围的人们对战争、危机和变革所持的态度,决定了她的设计,塑造了她的基因。她的每一方图案、每一寸纸张、每一丝纤维,都浸染了中国人在历史创造中的悲愤、呐喊、激情、喜悦与苦闷。人民币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,也完整经历了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,她的命运,其实就是中国人民的命运,也是国家的命运。 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《人民币》,讲述你我与中国共同的故事。 /common/topicinc/1147473_27991/desclist_1.inc 在那个炮火轰鸣的时代里,在不为人所熟知的战场上,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却又惊心动魄的厮杀。这是一次攸关全中国人民的致命决斗,这是一场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生死角逐。法币崩溃,金圆倒台,史无前例的恶性通货膨胀势不可挡。当历史的硝烟缓缓散去,那象征着亿万人民的货币在血与泪的煎熬中缓步走来,最终给予了饱受战争摧残和经济剥削的中国以新的希望。 战争的创伤尚未痊愈,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建设浪潮已接踵而至。随着第二套人民币从遥远的苏联万里跋涉而来,中国人的命运在那一刻发生了转变,计划经济的时代就此拉开了帷幕。大桥通车,卫星上天,而在一系列辉煌夺目的建设成就背后,货币的灵性光辉却逐渐湮灭,人们的自由被无情地剥夺,刻画出一段令人备感沉重的辛酸历史。 1978年对中国人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,在这个被后人称为“改革元年”的年份里,中国大地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坚冰开始融化。有的人率先冲破了体制的束缚,开始品尝到人民币所带来的幸福滋味;有的人却因人民币“不合时宜”的出现而遭受无妄之灾,计划经济的惯性竟如此巨大,仿佛渗透了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,直至时光流转,时代的记录终于艰难地翻过了这扭曲的一页。 1978年,中国人均储蓄存款额 21.88元,人均 GDP 381元,排在世界倒数第二位,是个名副其实的穷国。那一年,这个谈钱色变的社会终于开始发生了变化,个人有追求财富、追求幸福的权利被前所未有地肯定。个体经济、私营经济重新崭露头角。从此,在南方的小村落,在沿海的小店铺,在北方的个体户,或是在温州的小民房里,一个个梦想随着人民币开始起飞。 从新中国诞生之前的苍茫岁月直至今时今日,每一张人民币,都仿佛是一份在人民与国家之间的特殊契约,承载着相互的信任与尊重。智慧的人类参透了信用的价值,创造出各种信用工具。当一只贝壳被赋予信用,就可以神奇地用来交换商品;而一张纸如果获得强有力的信用保证,就可以让千千万万人民接受。取信于民是货币的根本,也是执政的基石。 |